分卷阅读85(1 / 2)

步之间的距离也相差不大。

身穿剪裁精致的大衣的先生站在了波利娜小姐面前,并且介绍了自己。

“您好,我是列夫·尼古拉耶维奇·托尔斯泰。”

这就是他们前几天说过的,即将到来的贵客———一位看过谢廖沙先生作品后,希望协助出版社宣传的人。

“波利娜小姐,我可以问问这位作者现在身在何处吗?”

托尔斯泰先生指了指作品署名的地方,一个大大的“屠格涅夫”赫然在列。他有些无奈地笑了笑,继续向波利娜小姐讲述缘由。

“我曾经和一位朋友发生了争吵,很久之后才冷静下来,我有些后悔,想与他道歉,却发现早已失去了他的联系方式。直到现在,我意外看见了这部作品。”

托尔斯泰回忆起自己在某日视察庄园时的场景。

两位农民在他路过时热情地递过一个干干净净、包裹好的长方形物体。他认得他们,是之前与他一起劳作而认识的一对夫妇。

“我在外求学的孩子带回来的东西,他觉得您会喜欢。”

接下来,那对尽职尽责的父母就将那些他们听不懂的话转述给了托尔斯泰。他们说这本书出来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,旁人觉得,这简直是在抹黑那个群体,但他们的孩子觉得它很好,想将它交给最尊敬的人评判。

托尔斯泰不怎么了解外面的情况,他最近没怎么出去,但他因为他们的讲述感到好奇,接过这本书,回去后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。

它的篇幅不算长,至少没有那些大部头长。

它的故事也没那么多起伏,至少看起来只是一位普通人在爱情、事业上受挫后沉溺于自己的想法里,不可自拔。

托尔斯泰觉得它不至于被骂,因为它只是讲了个事实。

可有时候事实是不被允许说出来的。在各种纷争里,连“事实”的真假性都成为了其他人胜利与否的标志。

看过的人被戳穿了心思,就要不计后果地批评它,从而显得自己更加聪明,显得自己与这本书中的主角多么不同。第一个人开始骂,就会有第二个人、第三个人跟上,直到所有的声音都在说:它是错误的,直到喜欢的人也不敢出声。

可实际上呢?

他们都像是这个“多余人”。

它也只不过是一本作品,没人看的时候,静静放在那里就能积了灰。

托尔斯泰认为这会是他那自由且莽撞的朋友所写的,因为那家伙总是善于反思、善于批判、不计后果。直到现在,估计也没改变多少,那家伙就是这样一个固执的人,不会因为那些恶言低头。

托尔斯泰先生说到这里,似乎想到了某些伤心事,情绪低落了下来。

“抱歉,我无法直接告诉您,他现在并不希望其他人打扰。”

波利娜小姐直白地拒绝了托尔斯泰先生的请求,即使他讲述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如此真挚。由于屠格涅夫先生自己的意愿,波利娜小姐不会向任何人透露出来他的行踪。

“没关系,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。”

托尔斯泰先生并不介意,继续提出了些让人咋舌的优厚条件,他甚至还愿意出资资助波利娜小姐的出版社,希望它能好好发展起来。

“起初我也只是出于不服输的心理,想要自己做个宣传的地方。”

波利娜小姐静静讲述了这里的处境,包括它在未来可能也不会赚钱的事实。因为她的期望注定与赚钱的方向不符合。即使是现在,波利娜小姐自己也在倒贴钱,但她将这视为一个会断断续续坚持下去的爱好,并不打算戒掉。